期刊导读

钛 钢异种金属层状复合板熔焊对接结合机制及关(2)

来源:机械科学与技术 【在线投稿】 栏目:综合新闻 时间:2020-11-03
作者:网站采编
关键词:
摘要:学校积极推进“人才强校”战略,将人才工作作为学校发展的重中之重来抓,教师队伍建设不断强化。学校成立“谢赫特曼诺奖新材料研究院”,建设院士

学校积极推进“人才强校”战略,将人才工作作为学校发展的重中之重来抓,教师队伍建设不断强化。学校成立“谢赫特曼诺奖新材料研究院”,建设院士工作室14个。有双聘院士4人。入选国家级人才6人,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,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、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4人,新世纪“百千万人才工程”国家级人选4人,教育部“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”8人,中科院“百人计划”3人。有全国优秀教师、全国先进工作者6人,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2人。入选陕西省高层次人才计划39人、“特支计划”9人、“三秦学者”创新团队2个、高校“青年杰出人才”支持计划15人。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,教育部高等学校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7人,省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、劳动模范、先进工作者、优秀教师、教学名师、师德标兵等40多人。

学校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,深化教育教学改革,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完善。近年来,获国家教学成果奖4项,陕西省教学成果奖76项;有5门国家级精品课程、3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、71门省级精品课程,11个省级示范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;有国家级教学团队4个。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得到广泛认可,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后备军官选拔和培训基地,是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、首批实施“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”高校,2013年作为全国试点高校率先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。学校是教育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、研究生课程建设综合改革试点单位,建有2个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实践全国示范性基地,8个陕西省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工作站。

学校坚持教学科研并重,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举,科研实力与社会服务能力持续提升。学校建有9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,设有37个国家及省部级重点科研基地,其中有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,1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,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,2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,1个科技部推广中心,1个国家林业局重点实验室。近十年来,学校科研成果先后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196项,其中国家级奖3项,本校作为首席科学家单位承担973项目、国家重大专项课题、重大仪器专项等国家重大重点项目68项,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3项,获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39项,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1659件,获国际发明专利授权14件,科研经费到款25.24亿元,发表SCI论文3242篇。学校不断推进校地校企合作,与省内外140多家单位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,在陕西、江苏、浙江、广东、山东等地建立研究院、技术转移中心12个。

学校高度重视创新创业教育,扎实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践,人才培养能力全面提高。学校是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、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、教育部“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”实施高校、陕西省深化创新创业教育示范高校,有2个陕西省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学院。学校成立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心,与西安浐灞生态区管委会共建“西安理工大学浐灞创新孵化中心”,双创中心下属的“西理工/工创汇”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、陕西省众创空间及西安市众创空间。近年来学生在“互联网+”等全国创新创业大赛中成绩优异。

学校注重学生全面发展,不断提高学生综合素质。设有公共艺术教育中心、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和陕西省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研究中心,学生在全国性“挑战杯”等学术科技竞赛和全国大学生游泳比赛、定向锦标赛、艺术展演等体育艺术活动中屡获大奖,学校被授予“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先进单位”,称号。与陕西省文史研究馆合作建立的“古都大讲坛”在陕西高校具有较大影响。先后17次被中宣部、教育部、团中央授予“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先进集体”。

学校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,不断增强国际影响力。先后与德国、日本、美国、澳大利亚、英国、新西兰、法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多所院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交流关系。

学校面向全国30个省(市、区)招生,考生报考踊跃,近年来学校在全国第一志愿录取率均超过97%。本科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位居陕西高校前列。学校先后被教育部评为“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”“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”。

长期以来,西安理工大学发扬“艰苦奋斗、自强不息”的学校精神,秉承“祖国、荣誉、责任”的校训,坚持“育人为本、知行统一”的办学理念,培养了近20万名各类专门人才,其中有多位两院院士、重要党政领导和杰出企业家,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,特别是为国家装备制造、水利水电、印刷包装行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。近年来,学校坚持以全面提高质量为核心,着力加强内涵建设,办学水平和社会声誉稳步提升。当前,学校正在为全面建设以工为主、多学科协调发展,特色鲜明的国内一流教学研究型大学的目标而努力奋斗!

文章来源:《机械科学与技术》 网址: http://www.jxkxyjs.cn/zonghexinwen/2020/1103/335.html



上一篇:沈理工新增“智能科学与技术、翻译”俩专业
下一篇:洋务派在进行科学技术发展中,有哪些活动特点

机械科学与技术投稿 | 机械科学与技术编辑部| 机械科学与技术版面费 | 机械科学与技术论文发表 | 机械科学与技术最新目录
Copyright © 2019 《机械科学与技术》杂志社 版权所有
投稿电话: 投稿邮箱: